相關閱讀:組圖:安紡上海老工人檔案
  “退休後,都三十年沒來安紡了,在這裡還能看到當年的記憶。”今天上午,一群老家上海的安紡退休工人們,再次走進曾經奮鬥過的安紡老廠房,在曾經工作過的崗位上留下了紀念影像。再過十多天,便是他們參加援建安紡60周年的日子。——60年前,數百名上海紡織工人來到合肥援建安紡。儘管如今他們的鄉音還沒有變,可他們早已融入這座城市,在這裡,他們奉獻了自己全部的青春。
  82歲老人盛裝紀念那段歷史
  上午9時,和平家園82歲的安紡退休職工瞿懋華家中,此時,她沒有像往常一樣前往菜市場,而是從衣櫃中挑選了一件酒紅色的毛呢大衣,並搭配上一條紅色圍巾,用吹風機將已花白的頭髮吹得一絲不亂,這套裝束是她幾年前回上海探親時,在南京路上的百貨商店購置的——今天上午,她將和當年一起來肥參加安紡建設的老上海工人們一起,參加重游安紡的紀念活動。
  再過一段時間,便是這群上海人報名參加援建安徽安紡60周年的日子。60年前,包括瞿懋華在內的數百名上海紡織工人,報名參加援建安徽第一紡織廠來到合肥,成為安紡的第一批技術骨幹人員。從此,他們在這裡扎根,成為這座城市解放後最早一批“工業移民”。上午的活動,是他們自發組織紀念這一歷史時刻的活動之一。
  當年援建安徽是種無上光榮
  “我來合肥之前是上海永安九廠的工人,老闆就是大名鼎鼎的榮毅仁。”瞿懋華說,1947年進廠時她的崗位是“養成工”,就是在各個崗位都進行一番輪崗,學習紡織行業的各種技能。工廠里管吃管住,待遇在當時也還不錯。1949年解放前夕,具有初中文化的瞿懋華,成了中共地下黨聯絡員,她將上級的決定傳達給工廠內的地下黨,組織工人罷工,保衛工廠,成功地保衛了工廠不遭受撤退前的國民黨破壞。
  儘管過去了60年,瞿懋華用略帶吳語腔調的普通話回憶道:“1954年,我得到廠方的通知,抽調我去援建安徽第一紡織廠,我一口答應了。”沒想到回到家中,被家人一頓數落:“你真是‘十三點’(上海俗語,意為腦子不好)啊,好好的上海不待,非要到安徽去。”為此,瞿懋華還和家人生了很長時間氣。但瞿懋華認為,當時被抽調援建內地,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情,因為只有政治合格、技術過硬的人才有這個機會。1956年,培訓結束的瞿懋華,隻身來到合肥,成為安紡筒搖車間值班長。
  17歲中學生告別校園當工人
  今年77歲的強舍全當年來肥的經歷和瞿懋華略有不同。來合肥前,他是上海靜安區的一名中學生。1953年,17歲的他剛從上海光實中學初中畢業,本想繼續讀高中,可他家裡兄弟姐妹九個,家庭負擔特別重,強舍全作為家裡的老大,自然要擔負起養家的重任。
  強舍全記得,當時他的父親四處為他打聽工作崗位,1954年年初,他們從街道得知,一個紡織行業舉辦的培訓班正在招生,可最終工作的地點卻在安徽。儘管如此,強舍全的父親還是決定為他報名。報名那天,父親騎著三輪車,載著他從家裡出發前往報名處。強舍全還清楚地記得,他坐在三輪車后座上,前往培訓班報名,當時,他的心情特別不好,在路過他就讀的光實中學校門口時,他強忍著眼淚向裡面看了一眼——在學校里成績還不錯的他,一想到要離開校園,離開大上海,自己的未來還是一個未知數,就難忍失落之情。
  在培訓班報名後,分配至培訓班的“技工部”學習,培訓結束,他進入上海國棉九廠實習,成為一名紡織機修工人。實習結束後的1956年,他和眾多上海紡織廠的老工人們一起,乘坐火車來到合肥。從此,他便和那座離家五百公里的紡織廠緊緊地連在了一起——他最初從基礎的紡織機修工乾起,再成為車間中層幹部,在此期間,他在合肥結婚成家,最終在安紡針織分廠廠長的崗位上退休。 [1] [2] 下一頁標簽:上海援建安徽 安紡退休工人 安紡老廠房編輯:吳樾  (原標題:上海援建工人60年後重回安紡老廠房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v48kvdbl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